如何解决胶印糊版问题?一文了解!
时间:2023-11-09

  近几年,版面带阴文字的彩色印刷品增多,胶印文字糊版故障也时有发生。遇到此故障,若不正确分析,尽快找出故障原因、排除,必然会多走弯路,增加消耗。今天,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关于胶印糊版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。


  01 出现文字糊版现象后,首先要察看印版是否有问题。

  糊版现象多发生在细小笔划、线条内。因“实地”和空白字对比反差大,若不仔细观察,看不出制版问题,易被忽视。

  除了原版因素外,制版方面造成糊版原因:

  PS版制造质量方面

  PS版髟目过浅、过细,贮水少;

  有些PS版封孔时间不够,没有封去版面极微小的孔,使版面吸附能力太大;

  再生PS版砂目及感江层不均匀。


  晒版方面

  曝光时间不够或显影液浓度低;

  由于晒版过程中不注意室内光线,使PS版在自然光照射下产生灰雾,给显影带来困难,造成阴文字部分具有感脂性,为达到墨膜厚度,必须增加墨斗下墨量,更易造成阴文字糊版。


  解决方法:

  采用质量标准化高的PS版晒制印版;

  晒版操作时曝光要足,显影要彻底;

  晒版工序室内照明不能用光线强的光源,窗户应该用墨布遮挡,门应彩带间隔的双道门。



  02 除了制版因素,印刷时墨膜过厚也是主要原因。

  因彩色印件用表面平滑度高,吸收性不强,墨膜稍厚就易向阴文字内铺展,产生糊版故障。

  墨膜过厚有两种情况

  “水小墨大”造成的墨膜过厚,正式印刷后发现墨膜过厚,增大水量,再微量调节下墨量就可排除;

  “水大墨大”而造成墨膜过厚。这是因为正式印刷前墨斗下墨量调节过量,连续印刷后错误地增大供水量,或开始印刷时水大,墨膜减薄,而又错误加大下墨量,导致“水大墨大”,恶性循环,油墨乳化严重,粘度降低,极易糊版。


  解决方法

  ① 日常操作中要经常总结经验,提高技术水平,在正式印刷前应到墨斗下墨量算正确,宁可下墨量少点,不能下墨量过大,经验不足可用吸墨纸调试以达到墨膜厚度适宜不致糊版;

  ② 因“实地”版面供水量不能小,为避免“水大墨大”造成墨膜过厚,可采取降低药水PH值(提高酸值),或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,以减少供水量。如出现水大墨大,油墨乳化现象,应及时清洗净墨辊上乳化油墨,然后再减少下墨量,重新上墨印刷;

  ③ 复色、淡色墨印品在调墨时,颜色应比原样稍深点,三原色也要选择着色力强的油墨,采取深墨薄印措施,也可避免墨膜过厚。


  03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外,下面诸多因素也会造成印刷时阴文字糊版。

  印刷压力太大;

  油墨的流动度太大;

  油墨颗粒组或颜料耐水性差;

  调墨时燥油加放量过多;

  着墨辊老化;

  着墨辊过软、弯曲,运转时与印版滚筒出现相对滑移;

  着墨辊与印版压力过大;

  版面水分太小或水辊太脏、着水辊与印版压力太轻或太重;

  橡皮布绷得不紧;

  滚筒包衬不合适;

  纸张脱粉严重;

  夏天室温度,因PS版版面水分干涸快,停机时版面未涂保护胶,重新开印会造成糊版。